开馆时间
8:30-18:00
我的图书馆
MyLIBRARY
作者:图书馆发布时间:2022-04-11
飞花令里读诗词
月是故乡明
本期“飞花令里读诗词”为读者朋友分享五首优美诗词。
玉颗珊珊下月轮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归燕识故巢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近乡情更怯
——《渡汉江》
唐·宋之问
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月是故乡明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赏析: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月是故乡明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月是故乡明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译文:
屋上有一只杜鹃鸟在鸣叫,村落旁边大片杏花开的雪白。
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地下的泉水。
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
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赏析:
此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像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拓。
月是故乡明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遇到的家乡来人。
赏析:
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在由贬所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痫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月是故乡明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对此景,正可以登上⾼楼开怀畅饮。你的⽂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样⾼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学的.风⾻。⽽我的诗风,也像谢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上⾼⾼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然⽽每当想起⼈⽣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去砍流⽔⼀样,⽔不但没有被斩断,反⽽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只⼩⾈在江湖之上⾃在地漂流。
赏析:
⾝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当诗⼈的理想与⿊暗的现实产⽣⽭盾之时却⼜⽆法发泄。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全诗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的乐曲中奏出了⾼昂乐观的⾳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飞花令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诗词之美,美在情感之真纯,亦美在表达之深刻。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抹亮色,以其真实的表达与动人的遐思,在历史的长河中缤纷闪耀,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飞花令里读诗词.月是故乡明》“飞花令”的经典体例,以诗词作为载体,从诗歌的缘起到唐宋诗词,明清佳句,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选取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月、是、故、乡、明等几十个常见字进行编排,每一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并辅以精心设计的花絮版块和插图,带领读者继续在诗香词海之间重温唯美动人的中国诗词文化。
作者简介
琬如,原名宋琬如,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哲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曾经供职于传媒、研究机构、中央企业,受邀写过有关历史人文的七八本书,现为自由撰稿人、“罗辑思维”签约作者。历经过几多行业,品尝过三五滋味,一直在求索更丰富饱满的生活。三十岁成为母亲,开始重修人生课,回身细细品味生命是怎样一回事。喜欢读书,不求专精而贵求一心;喜好旅行,无意广览而兴尽知返;喜欢赏读诗词歌赋,只为可以越千年,共情于先贤,同春花秋月之悲喜,共秋水长天之喟叹。希望心不为形役,生命自由、融洽、和美。
copyright 2017-2020乐山市金口河图书馆 ALL RIGHT RESERVED 蜀ICP备17017929号 川公网安备51110002002310号